聚焦观察,读懂儿童
观察是一种对话
记录是一种方式
分析是一种能力
支持是一种力量
教研背景
观察是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开展有效的师幼互动的前提。一日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离不开教师专业细致的观察能力。为什么要观察?如何观察?怎样让观察价值最大化?观察记录怎么记?结合日常评估和问卷调查等过程中的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环洲幼儿园教研部借助持续性沉浸式园本教研,围绕“观察”开启了本期园本教研话题的第一站——探“观察方法与路径”。本期园本教研活动由副园长邹敏主持,聚焦“观察方法与路径”,深入浅出地与老师们共同交流与研讨,逐层推进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聚焦观察,读懂儿童。
回归理论,明晰价值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活动伊始,在先进理念指引下,老师们共同思考问题关于观察的若干问题,各抒己见,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分组研讨,思维碰撞
全体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就目前的观察记录表,围绕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观察方法与路径的研讨,每组从不同侧重点展开讨论,聚焦儿童发展,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我们的思考:
1.当下的观察记录表格2.0版是否需要再优化?如果需要,怎样优化?
2.如何聚焦关键事件的选择内容开展观察记录?
3.怎样科学的进行白描记录?
4.结合《指南》幼儿各领域发展目标和核心经验、关键经验梳理,如何分析幼儿发展水平,并提出支持策略?
观察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必备技能之一,更重要的在于观察是走进儿童内心世界的,支持儿童健康成长的一种有爱的方式。现场研讨,从理念到实践,基于身边搜集到的视频、照片案例,老师们多方面、多角度地展开分析,对观察儿童的具体步骤和可操作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与此同时,老师们对儿童发展评价也有了更科学、全面的把握。各年级组老师的分析讲述,充分展现出专业的智慧和共研的力量。
托小班组重点围绕娃娃家游戏水平,从观察交往和角色两方面展开三个目标层次的分析例举,思路清晰,方向明确。中班组结合日常巡班过程中的三段小视频,提出从行为实录——观察分析——支持策略几方面攥写观察记录的切入点,借助《指南》、关键经验等对照分析,解读相应年龄段幼儿的行为表现,提出支持性策略,通过连续性的观察分析和支持,帮助幼儿稳步提升经验水平。大班组就观察目标和内容出发,提出以照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结合的记录形式,聚焦关键事件,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所折射出的已有经验和教育价值。
梳理思路,阶段展望
本次园本教研活动,老师们进一步明晰了如何科学有效的开展观察记录以及分析解读幼儿行为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了解儿童的内心,及时调整优化教育目标和方法,做善于观察的反思型教师。下阶段,我们将聚焦日常活动中的现场观察,积极探寻观察记录中可进一步增减改优的方向。
用心发现,用心聆听,才能真正走进童心世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观察”几乎贯穿在幼儿园工作过程中的每分每秒。攥写观察记录不是目的,而是要把观察记录作为走近儿童内心的路径,以儿童视角读懂儿童,支持儿童健康成长。做一个有心人,走近儿童,借助观察,积累生活中值得被发现的镜头,用心记录,为儿童的成长搭建更多支架,支持儿童有意义的学习与生活。
一审一校|顾老师
二审二校|邹老师
三审三校|园长室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