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记录(2024.5)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24 09:30:58 浏览次数: 【字体: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对话”理念下集市游戏与幼儿园区域游戏的融合研究》

    环洲幼儿园科研活动研讨记录表

活动时间

20240517

主持人

徐韫仪、杨敬宇

出席对象

徐韫仪、杨敬宇、应嘉怡、高洁、费书涵、陆珠晶莹、于凭洋

主要议题

幼儿园区域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形式

线下交流

 

 

 

徐韫仪: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教师要把握幼儿的这一天性,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助推幼儿园教学活动高效开展。其中,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实现课程游戏化,让游戏渗透到区域游戏的各个角落,使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切实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杨敬宇:就传统幼儿园区域活动情况来看,幼儿园区域游戏开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觉得活动形式单一化是其中的一个问题。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游戏化成为现阶段广大幼儿教师重点探究的课题。部分幼儿园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资源等开发特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许多幼儿园没有特色教学资源,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通常进行“模仿”或“借鉴”,未能与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无法保证活动与幼儿实际需求相契合,自然无法达成预期目标。而且幼儿园未能积极创新活动形式,没有深入开发和挖掘当地的资源,难以使幼儿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逐渐丧失对区域活动的兴趣,不愿意参与其中。

应嘉怡:我觉得区域中的问题还有教学设计大众化。人在成长发展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身心特征、能力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异,对幼儿来说同样如此。每个幼儿园都容纳了一定数量的幼儿,幼儿教师难以就每个幼儿的情况开展差异化教学。除此以外,幼儿各方面存在差异,意味着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如果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缺乏特色化和个性化设计,就很难真正激发幼儿的兴趣,不利于其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陆珠晶莹: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关系着区域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对幼儿而言,优良的环境可以使其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身处的场景或环境可能是陌生的,加强环境营造可以增强其对区域活动的亲切感和熟悉感。除此以外,切实可行的道具以及场景设计可以较好地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遵守活动规则,完成活动任务,达成预期效果。

费书涵:无论是大班还是小班,幼儿园的幼儿对身边一切有趣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都能够主动参与、探究。对于新时期幼儿园区域游戏过程的设计建构,教师除了立足幼儿园教育实际尽可能满足幼儿的需求,还要遵循趣味性原则,为幼儿筛选更多的趣味元素,投放更多的趣味材料,切实为幼儿建构轻松、愉悦的区域游戏环境,让幼儿可以在被吸引的同时,真正投入到游戏当中,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游戏参与热情,收获更加丰富的游戏参与体验。

于凭洋:在区域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进行差异化投放。比如,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面对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感,在区域游戏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尽量让区域空间的颜色丰富一些、氛围温馨一些。比如在阅读区投放一些柔软的抱枕和靠垫,让幼儿可以以自己舒服的姿势参与阅读;“娃娃家”的设计则可以选择投放一个比较大的帐篷,为幼儿圈定独立的游戏空间,也可以允许幼儿带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到“娃娃家”,逐步消减幼儿的环境陌生感与心

理不安全感。而到了大班,幼儿随着能力的增长,更喜欢动手创造,教师在材料的投放方面,便要注意创新,除了建构类、动手类材料的丰富之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化废旧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废旧物品大改造,切实满足幼儿的实践与创造兴趣。